喀納斯是我一直想去新疆的主要動力,它的神秘令我好奇,它的美景令我嚮往,所以這次找旅行社特地找了在喀納斯住了兩夜的行程,果然,想像總是美好的。
很少在山上過夜,所以從來不知道可以涷到四肢都失去知覺。一大早起來,多位團裡的阿伯阿姨就首先開炮,由於住宿條件不如平地,到了夜晚的低溫把大伙兒給冷醒,於是當地導遊就被轟得滿頭包。憑良心想想,喀納斯位於「大陸」,它算是處於「新疆」的最上邊,地方偏遠就算了,再加上高山上,這種住宿條件算得勉強忍受的了。由於我們到來時已算深秋了,景區內是以水力發電,冬天到來後水位下降,發電量自然也減少,為了因應觀光景區的用電量,一天中大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停電,所以不要說空調了,半夜若想上洗手間,行!先把自己捲成飯糰再帶手電筒上廁所。
如果這種形容還不能想像有多冷,那換個比喻,就算是你穿得像熊一樣睡覺,蓋得棉被像麥香堡,你還是情願膀胱爆掉也不會想起床方便的。
新疆的早餐有一個特色,他們喜歡涼拌的食物,涼拌小黃瓜、涼拌豆皮、涼拌蕃茄……,照理來說,咱們中國人說的養生之道都是說早晨第一餐不宜食用冷涼的食物,再加上新疆天氣冷,食物辣倒是可以理解,但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他們喜歡在冷颼颼的清晨吃涼拌配稀飯,尤其在我前晚有大半夜被冷醒之後。
旅行團裡的領隊大哥實在是貼心得很,帶了一堆台灣的罐頭,平時不起眼的麵筋、黑瓜這個時侯就變成寶貝,至於涼拌,我真的沒有勇氣嘗試,不單純是天氣冷的關係,這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。
用過早餐後,我們搭乘區間車至觀魚亭。觀魚亭是喀納斯湖的最佳景點,它的價不不在於說亭子有多美,而是這亭子是觀覽喀納斯湖的最佳觀景台。從半山腰的停車處即可看到映成湖藍的湖水,上頭投射下來的太陽光芒真的大家忍不住猛按快門。觀魚亭位於喀納斯湖西岸,海拔2030,距湖面高差約700米,觀魚亭因可觀湖中”湖怪”大紅魚而聞名,它是離喀納斯湖最近的最高點,所以可以說是觀喀納斯的最佳觀賞點,其實與湖面近700米的垂直落差要觀賞湖中罕見的珍稀紅魚,實在勉為其難,飽覽湖之全貌倒是最佳的平臺,徒步登觀魚亭約兩公里,皆為木質棧道,約有1200個台階(沒錯,是一千兩百階),剛開始爬時,只能安慰自己有高山反應+缺乏運動(很喘),後來愈爬愈高,發現原來大家都是這樣,爬幾階停幾步的,感覺安慰多了,每隔幾階所看到風景都不同,欣賞到的喀納斯湖角度也有所變化,都坐了幾千里的飛機來這,說什麼都要爬完這一千兩百階,在接近觀魚亭山頂時,天空然飄起了雪花,吹著刺骨的冷風,爬到喘得像隻狗,再搭上片片雪花,真的不知道罵髒話會不會太破壞畫面……
▲這是我的傻瓜相機拍出來的,絕無修過片!
因為我從沒想過第一次看到雪花飄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。
▲到了山頂,開始飄雪花
從來不爬山的我,頭一回爬了一千兩百階只為了想看喀納斯湖,我想,算是很值得的。亭子不怎麼稀奇,稀奇的是它的景色,一側是像風景畫般地的喀納斯湖,湖光山色的美讓我捨不得下山,另一側則是金黃色的草原,像一張絨布地毯緜延到白靄靄的雪山,一座山兩端竟可擁有兩種極致的景觀,真的不枉此「爬」,只是,要下一千兩百階也非易事。
▲登上觀魚亭可以看到兩種風光
上山氣喘,下山腿軟──這就是我兩個多小時來的心得。
下山用過午餐後,我們一行人坐著吉普車準備前往「白哈巴村」,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,它又被譽為「西北第一村」,以前唸歷史時曾經讀過,中國的版圖就像雄雞,而白哈巴村位於中國與哈蕯克斯垣的邊界處,中間以阿爾泰山及阿克哈巴河為界,而此村正好是那雄雞的尾巴處,我們都笑說,我們來到了中國的「雞屁股」處。
因為地處邊陲,需辦理一些證件,在喀納斯的公安處前等待時,看到它們「警察局」上頭題的幾句話,有點爆笑,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才好……
▲政治合格、軍事過硬?!
從喀納斯至白哈巴村的路途不算遠,約一小時即可到達,沿路風景優美,在公路的兩側有大片的高山草原,無數的羊群、馬群在悠閒地吃草。藍天白雲下,完全是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情畫卷。
走在路上,處處可以看到哈蕯克人轉場的畫面,因為冬天快到了,遊牧民族的他們以放牧為生,在深秋時分,他們趕著一批批的牛羊馬下山,動物們也一副老大樣,慢慢地在公路上散步,在台北是車子塞車子叫塞車,在這兒是牛羊們塞車子,風土飛揚地大亂啊!
▲交通大亂
這個小村子,是一個蒙古族的支系圖瓦人居住的村落,是新疆阿勒泰地區圖瓦人最集中的一個村子,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圖瓦人居住的村落。圖瓦人亦稱 “土瓦”和“德瓦”、“庫庫門恰克”,歷史悠久,。有些學者認為,圖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的部分老、弱、病、殘的士兵,逐漸繁衍至今。而喀納斯村中年長者說,他們祖先是500年前從西伯利亞遷移而來,與現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圖瓦人屬同一個民族。圖瓦人保存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語言,圖瓦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,與哈薩克語言相近,而少部分的居民仍是可以用漢語溝通的。
▲白哈巴村
下了車,發現其實村子不大,一條筆直的黃泥路兩旁皆木製的屋子,比較特別的是它們的屋頂,那下由一片片的木頭所拼成,據司機大哥解釋那是為了冬天的大雪而造,冬天的雪太大了,唯有這種構造才能使大雪滑落下來,而不封閉的頂部則可通風。在每戶人家屋子前面都都用了圓木做了長長的柵欄,很簡單,但也顯出它們樸實的個性。司機大哥帶我們走進其中一戶人家,房子內部不大,甚至有點陰暗潮濕,有股淡淡的霉味,牆上掛了一副成吉思汗的畫像,頗像咱們這某些人家中所供奉的神位。屋子裡坐了兩位老奶奶,其中一位抱了個小娃兒,也許在語言溝通上有些問題,獨自坐在窗邊的老奶奶對於我們一群人的到來她顯得有些不知所措,對於我們七嘴八舌的問侯也只能傻笑應對,這個村子裡的年平均收入是2500元人民幣,說難聽點真的是窮得可憐,村子裡的電力供應也是一個大問題,抬頭看看天花板,一盞不到五十瓦的小燈泡(我猜的)得照亮這家人的生活,著實令人心酸。
▲屋內的成吉思汗畫像
另一位婆婆抱著小孩坐在床上,大家像挖寶一樣拚命找出包包中的餅乾零食送到小男孩的面前,他好奇的伸手抓取大家的餅干,一抓住就往嘴巴塞,我拆了一包牛奶餅干(我的最後兩包台灣味零食,好心疼)讓他拿穩,微黃的鼻涕沾得他得半張臉及雙手都是,他高興的塞進嘴裡咀嚼了起來,看到這種畫面,我真的……千萬不能冒職業病,眼不見為淨……對!就是這樣!
如果不是我們這群觀光客的到來而增添了些喧鬧,這個村子安靜得就像只待你來擁抱的秘境,它的天空湛藍得開闊,朵朵白雲就像畫筆塗上一般的分明,一切都是那麼的靜謐和安祥,卻又顯得那麼的寬廣和空靈,就像世外桃源般。
▲白哈巴村的木屋
村子的另一頭就是邊界處,很可惜的是,由於我們的身份是台灣人,礙於規定無法前進到那,看著前頭的樺葉片片,只能嘆然。
在離開白哈巴村的返程中,經過了一片白樺林,透過林縫中的黃葉可以看到遠處的雪山,地上所踩的是厚實的落葉,抬頭所望是色差分明的藍天白雲。
這裡,你如果不來看看,真的很可惜。
▲ 路旁的白樺林
▲落葉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