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疆》住蒙古包沒熱水洗澡
賽里木湖位在烏魯木齊到伊寧的 312 號國道上,距烏魯木齊有550 多公里,行車至少要6至7個小時。
賽里木湖風光綺麗多姿,但旅遊設施僅能算是起步,此地沒有什麼好飯店,遊客僅能住在簡單的蒙古包內,沒有熱水,也無法洗澡,好一點的「度假村」還能供電,但經常到半夜就停電,所以遊客得自備手電筒。
一定要這樣嗎...........
賽里木湖海拔高,入夜後溫度會降低 10 度至 12 度,即使是在夏天,晚上的溫度也經常降至攝氏 15 度以下,如果再碰到下雨,還會更冷,因此厚的外套一定要帶。
一般而言,賽里木湖的餐廳所供應的飲食,還算能符合台灣遊客的口味,但大多數的菜都會辛辣,如果不能吃辣的,事前要交待廚房少放辣椒。
賽湖中養殖許多泠水魚,比較有名的是一種高白鮭和紅鱒魚,肉質鮮美,值得一嘗。在湖的西邊牧場上,有哈薩克人經營騎馬生意,但因為此地的馬都很高大,遊客騎乘要注意安全。
《新疆》賽里木湖 晶藍且清澈
對喜愛新疆的遊客來說,北疆的哈納斯湖和賽里木湖,絕對是必遊的兩大景點,其中的賽里木湖因為位處在從烏魯木齊通往伊寧的312國道上,得交通之便,更為北疆遊客的首選。賽里木湖位在新疆西北方的博樂州內,為新疆著名的高山湖泊,它坐落在天山的西北側,湖泊四周為群山所環繞,湖面海拔高度2073 公尺,東西長約 20 公里,南北寬約 30 公里,湖泊總面積 454 平方公里,是新疆海拔最高,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。
據地質學家研究,賽里木湖是在七千萬年前,因為地球造山運動,此處地層下陷所形成的「地塹湖」,它的最大水深處可達 86公尺深,湖泊形狀像個雞蛋,但沒有出口,是個封閉型的內陸湖,且是微鹹水,近似淡水(每公升水僅含鹽 2.5 至 3 公克),由於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,所以湖水顯得特別晶藍且清澈。
在離開湖岸邊 200 至 300 公尺內,因為有四周的淡水溪流注入,淡水浮覆於上層,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賽里木湖四周放牧的牛羊群,都還能飲用湖水的原因。
科學家研究發現,賽里木湖雖然沒有出口,但在它的四周有數十條溪流補充水量,約等於它的蒸發量與滲漏量,近五十年來,賽里木湖的水位基本上沒有顯著的變化,這種自然現象,讓科學家也覺得不可思議。
賽里木湖的「賽里木」是哈薩克語,意即指「祝願」的意思,從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沿著 312 號國道,一路西行,約過了 550公里,就可以望見賽里木湖的最東緣,在清代時期,在湖的東緣處設置一座驛站,叫鄂勒著依圖博木軍台,因為按順序來算,這座驛站是排第三,故習稱三台,後來三台變成了地名,賽里木湖也被稱為「三台海子」。
賽里木湖成名很早,早就為古人所稱賞,其中最為人知的是元朝道士丘處機(長春真人),應當時率兵西征的成吉思汗之邀,由山東經蒙古、新疆,前往撒馬爾罕,長春真人在他的西遊記中就提到賽里木湖,稱讚賽湖景色綺麗可謂「天池」,清朝洪亮吉也稱讚賽湖是「西來之異境,世外之靈壤」。
賽里木湖也是古絲路的北道必經之地,來往於絲路的古人為了能夠旅途平安,還在賽湖的西側建造了一座靖海寺,清代文獻也提及清代巡撫潘效蘇還在靠湖東邊的小島上,建造了龍王廟,可惜這些古廟現在一座都沒遺留下來。
賽里木湖的西邊,是北疆一處最肥美的牧場,每年五月之後,青草鋪地,野花怒放,附近的牧民便會趨趕牛羊群來到此地,到了九月後,天氣轉泠,草短枯黃,牧民又會將牛羊趕下山,這就是北疆最著名的「山牧季移」。
為了搶奪賽里木湖這塊肥沃的草原,附近的哈薩克人和蒙古人經常會打架,一直到現在,這塊牧場到底是屬於博樂州或是伊犁州的,仍然沒有解決,從行政區來說,賽里木湖應是屬於博樂州範圍,但湖四周的牧場卻被畫給了伊犁州所有。
湖西邊的牧場由於面積廣闊,地勢平坦,每年 7 月 15 日前後,一年一度的「那達慕」盛會就選在此地舉行,在賽湖附近的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會來此聚會,各種極富民族特色的活動也在此地展開,叨羊、賽馬、摔跤、姑娘追、歌舞等紛紛登場。牧民還會帶著牲畜、皮革、馬匹來此地交易,這是賽里木湖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,時間可以長達七至十天之久。